时间:2021-04-14
来源:时尚先生 作者:时尚先生
上个月,天富为大家带来了三期的贾樟柯电影云课堂,相信大家受益匪浅。
近期,贾樟柯导演推出短片《两张照片》,在以往的影像风格的基础上🦆,用四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关于“款待挚爱”的亲情故事。
在《时尚先生》的专访中,这样总结贾樟柯导演影片的创作心得👨🏿🦰:“透过电影,贾樟柯始终在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与个人的生存感受。近几年,他回到家乡,找到了自然人的生活状态和边缘人的观察角度👌🏼,经历疫情,他更深地意识到了家庭与家人的重要,感受到了日常生活的地方性👩🏿🏭👇🏿。从社会到个人,剧烈变化中总有某些不变的部分 。”
今天❔,天富平台继续为大家带来贾院长的创作故事🧜🏻♂️,希望为大家带来新的收获🤢👨🦯。围绕“巨变与不变”了解一下《两张照片》影片背后的故事🦹🏼🌱,听一听贾院长对于家乡、乡村💓、家庭🌚、电影的理解🕎。
01
家乡🧣,抽身事外的“边城”
我这几年住在老家,山西汾阳贾家庄。回到家乡之后,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轻松了很多。
我是一个县城里出生、长大的人,我最初的作品、我看世界的角度肯定都是县城的角度🔳。比如说🛤,天富平台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了几道的过滤或者传递🛜🙋🏼♀️,天富平台不处于中心位置,就像沈从文先生说的“边城”,文化的边缘、经济的边缘🈴、政治的边缘🙅🏽♂️。所以,边缘的角度、边城的角度是我独特的一个角度。
后来🧌,我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,那个角度逐渐丧失了🎹,但是我的思维习惯又是那个角度🧔。当我这五六年回到了家乡之后,我觉得我回到了自己,我很舒服🏌🏻♀️,有一种抽身事外的感觉👫🦻🏽。
很多在北京会在意的事情,在家乡一点儿都不在意🏋🏽♂️💴;在北京一点儿不在意的事情⛹🏻♂️,在家乡会很在意。
在北京占据天富平台大部分时间的,是关于社会的、行业的各种大量的信息,包括人和人之间的竞争,大家都是以事业为中心🤷🏿👐🏻。回了家乡,天富平台都是自然人,事业不重要,能活就行。天富平台所有人都有事业,但也可以说天富平台每个人都没什么事业👌🏻,说来说去的那些事儿,天富平台在老家的饭桌上一句都不提。
我看安东尼奥尼的一部电影特有感触🦹🏼,一开场👿,主人公住院💂🏽,他对他的妈妈说:我现在熟人很多🔍🤘🏽,亲人很少。这就是我在北京的感受,熟人很多🤏🏼,每天见各种各样的人,但是亲人很少。
回到老家,见一个就是亲人7️⃣🧑🏼⚕️,都是从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🫃🏿。天富平台更接近人的本源,天富平台在一起会谈家庭🍔、谈情感👩🏽🏭、谈很私人的话题,城市里需要的社交距离这里都没有🦯。
02
从乡村到城市🍿,自我的逆流
回到家乡之后🤛🏿,我想拍一部纪录片来讲述农村经验和农村记忆。天富平台需要了解乡村,因为天富平台整个国家是从农业社会过来的,这个社会存在的很多问题🤷🏽♀️、困惑天富平台的很多现象👑🎅🏻,和农村的生活习惯😌、道德塑造是有关联的。
天富平台很多人的父母辈从农村出来,天富平台自己没有什么农村经验⛹️♂️,但天富平台要理解天富平台的父母辈、理解这个社会,确实需要一些农村经验。
刚好天富平台贾家庄一直有很强的文学传统◼️👨🎓,五六十年代🚣🏿♂️,几位“山药蛋派作家”马烽🪄、西戎、孙谦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,当时他们已经是部级的领导了,辞了官,回乡写作,就住在贾家庄。
同时,在中国的文学史上,乡村经验、乡村题材是一个始终没有中断的线索🧙🏿🌡,一代一代的作家都在感受乡村和乡村生活🔬。我就觉得🧚,把乡村和文学结合到一起是一个很好的角度🪗。
于是🧑🧒🧒,我以马烽👨🌾、贾平凹、余华、梁鸿四位作家为主线🤸♀️,拍摄了纪录片《一直游到海水变蓝》。
这四位作家成名之前都是农民或者小城市居民,他们长期关注农村也长期书写农村。借由文学家超强的感悟能力和讲述能力,天富平台的纪录片可以更有效率地展现农村的变迁。四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讲了很多的农村经验、农村生活和农村记忆,连接起来就是这七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一张蓝图🪢。
在这些年里🤵🏿♂️,农村的变化是空前的👩🏻🦱,比如青壮年的流失导致农村空心化、老龄化,当然农村也有很大程度的现代化。
很有趣的是👃🏼,在当代社会👾,人们在精神上越来越多地谈论乡村👨🔧,身体却在越来越往城市中去,形成了一个自我的逆流。我非常理解🤼♀️,因为乡村资源非常匮乏,同样是人的一辈子👱♂️,为什么非要在一个资源缺乏的地方生活呢?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所以我也不会去浪漫化乡村。
纪录片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未知性🪦。拍剧情片天富平台有很多预知,大概知道应该拍些什么🧓🏽、拍成什么样子,但是拍纪录片只能有大致的预测。
天富平台去拍一个人🐙,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🦵🏼,但是他敞开心灵到什么程度👌🏼、具体会讲些什么👩🏿🏭,真的不知道💧👷🏼♀️。天富平台去拍一个空间,在那个空间里会发生什么,也没有人知道。在那一瞬间⛹🏿♂️,每个人都会接受崭新的信息,然后就有了两个问题——拍什么?怎么拍🐗?这是真正地拍电影,在拍摄的一刹那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03
疫情🟣,让我确定了我是一个汾阳人
刚过去的2020年,我的工作计划因为疫情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原定要拍的电影和要演的电影都延期了🕵️♀️。
本来程耳导演的《不浪漫》要在去年正月开机,摄影棚都订好了🚋,我出演,演完我就准备在清明节左右开始自己的电影《在清朝》的搭景工作。
疫情一来,全都不能开工了,这一年我就只好用来写剧本、拍短片🏌️。
经历了疫情,人们对家庭的重要性的理解又加强了🚄。大家都知道家庭重要,但是平时忘了。
天富平台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长,我在外景地、工作场景待的时间比在家里待的时间要长,迎来送往的朋友占据的时间比家人要长🚣🏽♂️。天富平台往往对外来的朋友、合作伙伴🏃♂️➡️、客户耗费了更多的时间☃️、精力和注意力,觉得家人就是自己人,所以对他们有很多的疏忽和怠慢🏧。
疫情让大家和家人朝夕相处🤙🏽,回归到真正的家庭生活,和家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。
疫情毕竟是一个危机嘛,天富平台发现,当危机来临的时候🧗,跟天富平台站在一起的还是家人。于是天富平台反思过去对于家庭的疏忽🙋🏼♀️👷🏻♀️,特别是男性🦤,女性可能好很多,男性更多的还是社会动物,投放在家庭的关注力确实太少了
在疫情以前,我总是忙到该睡觉的时候才回家,哪里还有时间陪家人啊👟!疫情期间,我经常在家陪我妈看电视🙅🏻♂️,我妈爱看谍战剧🦾,我就陪着她把《潜伏》《风声》《北平无战事》反复看。
我还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:每天中午回家吃饭,尽量不在外面吃饭👷🏽♀️,也尽量不叫外卖🤹🏽♀️。之前我每天上午工作🫛、下午见朋友,现在频率没那么高了,可能一星期见一次朋友👩🏼🏫。
疫情让我确定了我是一个汾阳人,或者说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汾阳人。在内心深处,过去的我没觉得自己属于任何一个城市🫵🏽。因为我在北京的时间很少,在家乡的时间也很少,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有大量的旅行🧚♂️,无论是珠海👨👦👦、广州♦️、香港、巴黎还是纽约🏋🏻,我都有固定住的酒店、固定的朋友圈、几十年不变都要去的餐厅🦓,这一套生活方法是完整的🕐。
但是疫情让天富平台收缩在自己最根据地的区域,一年多的时间里🙎👇🏿,哪里也去不了,很多人因而获得了地方性。其实天富平台每个人都有地方性,但过去天富平台太忙碌了👨🏼,没有意识到🧑🎓。
我现在天天在北京➗,对我居住的街道、居委会都挺熟🦶🏻,之前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存在的👩🚀,疫情前我家周围的超市我从来没去过,疫情之后我天天去,我有了买菜🙅🏽♂️、买水果的时间和机会,有了生活半径。
04
短片,是最活泼的电影形式
我拍了一部四分钟的短片《来访》,表达我在疫情期间的一些感受。
我一直保持着拍短片的习惯,如果说拍电影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话,只拍长片的自我表达的频率就太低了,因为长片电影的周期非常漫长🕦。我算是比较稳定,两年拍一部长片,那两年也就表达一次。
拍短片可以增加表达的频次,哪怕拍个两三分钟的短片,也可以把内心的小感受讲一讲,我很享受这个。其实短片是最活泼的电影形式,它有很多的可能性,它是最自由的形态👩🏼🎓。
我拍电影,更重要的是想留下一个真实的生存感受。这件事💼、这个人代表着我的一个生存感受⚁,我想把这种生存感受表现出来、讲述出来。这种生存感受是从个体出发的☁️,但它具有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印记🤷🏿,因为我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。